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名家 > 名家轶事 >

周好璐:艺术来不得半点浮躁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侯。”舞台上,石评梅与高君宇的浪漫爱情震撼着观众的心,昆曲迷们的如雷掌声不绝于耳。日前,在长安大戏院上演的昆曲《陶然情》中,周好璐以其细腻、准确的表演,端庄秀丽的扮相,扎实的功底、优美的身段将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才情和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这部戏中的一大亮点。

  见到周好璐的时候,几乎不能把那个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昆曲名角和她联系起来。一张娃娃脸上没有任何修饰,略显纤细的身材,未曾开口先把温婉的笑容挂在嘴边,感觉更像是邻家乖巧的小妹。只是那满身掩不住的书卷气仿佛与石评梅有着异曲同工的神韵。

  如果说舞台上的周好璐是一朵耀眼的玫瑰,生活中的她更像一株娴静的水仙,不事张扬却又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周好璐出身于昆曲世家,其祖父周传瑛,是昆曲《十五贯》中况钟的饰演者,祖母张娴,是昆坛上第一个“杨贵妃”。父亲周世琮,是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母亲朱雅是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好璐幼得家传,敏思好学,9岁时,向祖母学了第一出昆曲《牡丹亭·游园》。11岁考入江苏省戏校,自此开始京昆双轨的学习历程。16岁进入江苏省京剧院学习程派。199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师从陈琪教授。大学期间,与导演系学生合作,自导自演小剧场昆曲《罗生门》,广获师生好评。2003年考上研究生,导师为陈琪教授和钱世明研究员,研究课题是“程派唱念的音韵”,成为戏曲界第一位青衣硕士。随后本是京剧程派青衣的她转而投向北方昆曲剧院演昆曲;在北昆建院50周年时,由她自己改编的《牡丹亭》让人刮目相看。让人惊叹的不仅如此,2008年,周好璐历时3年编著出版了辨别戏曲(京昆)尖团音的工具书《圆音正考注说》。2011年周好璐荣获戏曲界唯一一位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

  或许是从小就看惯了长辈们的淡定和平实,周好璐对生活和演戏有着很好的把握和分寸。她说:“舞台上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尽情展现一切激情,生活中我就是我,享受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她母亲讲起了周好璐大学时的一件小事:一件黑色的大衣,周好璐整整穿了3个冬天,到了第4年才换了一件新的棉衣。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说:“好璐,真是难得你终于把那件黑大衣换了,我们都快看不下去了。”她并不是不喜欢时尚,而是觉得学生时代的本分是学业,时尚可以等到自己经济独立以后再去追求。到北昆工作以后,无论是外出讲课还是演戏,周好璐也从来没有刻意和别人争过什么,她认为只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无愧己心就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不带半点浮华的坚定,从幼时学戏到读大学、考研,再到工作、成名,一路走来,周好璐的每一步都迈得那么踏实。

本文《周好璐:艺术来不得半点浮躁》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41.html

上一篇:周丹“梅花奖”摘得好辛苦 下一篇:刀美兰:梦舞在多彩的民族文化中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