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京剧大全 > 京剧剧团 >

谭孝曾家族:京剧持灯者

170年前,当京剧谭门创始人谭鑫培随父亲谭志道从故乡湖北闯荡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时,京剧开始进入“黄金岁月”。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京剧作为国粹享受过独特的荣光。文化艺术形式单一的岁月里,京剧成为上流社会里的文化珍品。

谭门一派,自谭鑫培后,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世代相传,薪火相继,是京剧史上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谭门也获得了与之艺术造诣相匹配的尊崇。

1949年出生的谭孝曾,见证了京剧由盛转衰及家族地位变迁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定工资,谭孝曾的祖父谭富英的月工资为1650元,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仅为30元左右。谭孝曾12岁的时候,曾到中南海给毛泽东表演过京剧。再往上回溯,谭门先人谭鑫培给慈禧太后唱一出戏,即可获得几十条金条,“一次演出可以盖一座宅子了。”谭孝曾说。孤独一切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外国流行文化“侵入”中国,国人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京剧作为一门需要沉下心来,进入剧院去实地感受的艺术形式,从高台急速坠落,慢慢被国人冷落。

市场经济大潮来了,外面的世界愈加喧哗,谭门后人,开始了孤独的京剧守护之旅。

现在,谭孝曾最怕参加综艺晚会表演。那样的时刻,后台的影星、歌星、小品演员都是前呼后拥,而戏剧演员基本没人理会,时常被“晾”在过道里做演出前的准备。

这些年,京剧演员的待遇每况愈下。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谭孝曾,多次出国,并获得过“中美文艺贡献奖”等国际奖项,然而京剧团在多次出国访问时,每三个人配备一只生活箱子,切菜刀、擀面杖、案板和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国外的饭菜太贵了,我们自己做饭,剧团发的经费根本不够。”谭孝曾解释说。

前几年,京剧最不景气的时候,身为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的谭孝曾,在举办一场京剧演出前,除了排练之外,还得拉下脸来推销票、拉赞助。“我累极了。”谭孝曾说。

谭孝曾对儿子谭正岩赞赏有加,在时代的喧嚣中,他看儿子还能沉得住气,苦练基本功。谭正岩曾被影视圈看中,有成为影视演员的机会,但谭正岩想到自己有传承谭门的责任,便从此打消了转行的念头。

事实上,谭孝曾并不同意京剧“衰落”的提法。“我觉得京剧有发展,起码戏剧舞台、灯光、服饰等硬件比以前进步了。退步的是人心。”谭孝曾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不久前,谭孝曾联合几位热爱京剧艺术的企业家,在天津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000万的艺术基金会,开始用现代艺术发展思维来维系京剧艺术的传承。本金不动,借助每年近百万的投资增值款来支持基金会进行京剧研究和表演支持。“这都是逼出来的,是在吃了多次闭门羹之后想出来的无奈之举。”谭孝曾表示。

“我不想看到京剧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谭门不想当历史的罪人。我们要努力将之传下去。”谭孝曾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谭门精神浮华年代里,谭门后人对京剧表演的坚守,以及对京剧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或可归因于谭门世代相传的艺术态度和慈善传统。

具体到本业京剧艺术表演,谭门自古便有一套职业操守。在京剧式微的当下,谭门后人仍坚守祖训,以匠人之心打磨京剧。

“每一次演出,谭门恪守‘严格要求自己,绝不粗制滥造糊弄观众’的祖训。”谭孝曾说,“从后台到化妆,到上台前准备,到上台演出,谭门之人都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因为艺术表演要服务于公众,观众是你的衣食父母。”  新鲜的“粉丝经济”也蔓延到古老的京剧行业里。谭门的艺术自律逐渐获得了回报。凭借高亢宏亮的嗓音、清秀的扮相、潇洒的台风,谭正岩赢得了一批固定观众,他们因为喜爱谭正岩而喜欢上了京剧,追着看他的每一场演出。谭孝曾告诫儿子,“继续秉持谭门传统,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

谭门精神之光,不仅在于坚守京剧表演之“艺”,也在于秉持乐善好施之“德”。所谓“德艺双馨”,大抵如此。

谭门慈善传统,源远流长。谭孝曾太祖谭志道信佛,时常施舍穷困之人。谭鑫培一代,将谭门慈善发挥到极致,每年拿出收入的70%做善事,捐建寺庙,支持京剧同行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69岁高龄的谭小培,在一次滑冰中摔伤了大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强忍着剧痛在长安大戏院义演了一场。  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四代,日常慰问义演自不待言,且时常以捐赠钱物来践行慈善。新一代谭正岩,继承了谭门的慈善传统并有所发展。

一次,有个做肉食批发的朋友告诉谭孝曾,谭正岩在他那里预定了几百斤猪肉、几百斤牛肉。谭孝曾听后很纳闷,“剧团工资不高,但也不至于惨到倒卖肉食的境地啊!”他赶紧打电话质问儿子,谭正岩刚开始不说,多次追问之下,才道出原委。原来,谭正岩预定的这批肉是预备送给太阳村孤儿院的孩子们的。一次义演中,他发现太阳村孤儿院提供给孩子们的伙食不太好,于是就想到给孩子们买肉吃。此外,他还发动了剧团的青年演员和自己的粉丝,一起去做公益。所谓文化世家,在扮演好文化传承者的角色之外,为国家和民族承担责任,亦是他们乐于去做的。

谭门几代,行吟于京华,与故里湖北江夏几无联系。现在,在谭孝曾的努力下,谭门与桑梓之间的草蛇灰线再度显现。还是在谭孝曾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时,一次,他随考察团前往湖北考察,被武汉江夏区政府邀请去江夏考察,随后确定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一片荒废的湿地上建设谭鑫培湿地公园。其后,谭孝曾十天半月就飞往一次武汉,策划、设计,全程参与了公园建设。

现在,一期工程已经落成。一期工程建成庆典之日,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谭门三代同台演出,轰动武汉三镇。“借助谭鑫培公园建设,带动了江夏区经济的发展,谭门无形中为桑梓做了贡献。”谭孝曾的骄傲溢于言表。  对于当下年轻人对京剧不太“感冒”的现实,谭孝曾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很多剧团不自律,糟糕的剧团、剧目和演员,一下子就倒了青年观众的胃口。一定要打造好的剧团、好的剧目和好的演员,呈现京剧艺术的纯粹悠然的韵味,方能俘获新一代观众的心。”

为了更好地将京剧艺术推向年轻观众,2011年11月,谭孝曾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了谭鑫培艺术研究室,并且获邀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立志在上戏京剧班中挑选好苗子着重栽培,以传承京剧谭派艺术。(摘自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本文《谭孝曾家族:京剧持灯者》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jingju/jutuan/1308.html

上一篇:北京京剧院迎35周年院庆 经典大戏最低价30元回馈戏迷 下一篇:京剧名家张火丁王珮瑜首度联袂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