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黄梅戏《相知吟》有感“坚守传统戏曲可贵品质”
毋庸讳言,当下文艺界最热的是戏曲,最冷的也是戏曲。“热”是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弘扬戏曲艺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冷”是因为无论花费多大努力,戏曲仍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许多剧种正在消亡或者走向消亡,即便是勉强支撑的剧种,演出也日渐稀少,观众锐减。对于这种状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近看了一台黄梅戏,对我启发很大。这是望江县剧团演出的黄梅戏《相知吟》。此剧是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锁阳城》改编的。原剧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属于一般性的剧目。写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类似于宋代“潘杨”两家的恩怨。新科状元赵广大被奸臣马经略所害,以文臣挂帅,只带500兵马御边,结果被番兵围困锁阳城,马经略不但不派兵救援,反而觊觎赵妻张百花的美貌,强行掠进家中,在遭到张的极力反抗后,又把她囚禁在海螺洲放羊。张在海螺洲产下一子,被樵夫李天芳夫妻所救,养大后,高中状元,到边关救了父亲,并向皇上奏明父母冤枉,斩杀马经略。这是一个典型的“说故事”的戏,但作者在改编上摒弃了这种写法,把以故事为重点的戏的中心改为写人物。着重写了赵广大之妻张百花这一人物。整个故事围绕张百花铺展开来。写张百花对爱情的忠贞,对美的坚守,对强梁的反抗,对淫威的斗争,对困难的忍耐,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为了保护爱情守住贞操,宁愿毁容,宁愿放逐海螺洲,也不顺从强权,更让人悲悯,让人肃然起敬。《相知吟》的成功主要就在于为我们塑造了“这一个”(黑格尔所说)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其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其实,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其1000多年的发展史,留下的大多也是人物,如“冤主”窦娥(《窦娥冤》)、“情圣”唐明皇(《梧桐雨》)、“风流书生”张君瑞、“风情万种”崔莺莺(《西厢记》),“因爱而生”杜丽娘(《牡丹亭》)。当京剧“蔚为国华”后,其戏曲舞台上人们念念不忘的也是“活诸葛”、“活曹操”、“活武松”等等。清代以后兴起的众多地方戏,依然沿袭了传统,以演“人物”见长,甚至有些人物成了剧种的标志。如“杨三姐”人们想到了评剧,“李二嫂”人们想到了吕剧,“贾宝玉”人们想到了越剧等等。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很短,但黄梅戏更是以人物形象鹊起的,没有七仙女,没有女驸马,就没有今天的黄梅戏。遗憾的是1980年以后,戏曲开始逐渐偏离传统,特别是一大批话剧导演的介入,用话剧的手法改造戏曲,把以演员为中心,以塑造人物为主的戏曲改向以导演为中心,以演故事为主,并且一味强调“剧诗”的容量,恨不得用一台戏浓缩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演员成了表达导演某种意图的工具。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反复观看百看不厌就因为它是人物的艺术,而以讲故事为主的艺术,如小说,则是难重复的东西。有人看100遍《小辞店》,但有谁看100遍《红楼梦》?要解脱眼前戏曲的困境,从“讲故事”回归到“树人物”未尝不是良策。
《相知吟》的成功还表现在从始至终由情生发,在情上大做文章,以情打动观众。写了父子情、夫妻情、爱情、恩情和仇恨。其中张百花对赵广大深深的爱情像一杯浓酒让人迷醉。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这种爱都深入骨髓,摄人心魄,在令人深深感动的同时又让人有所启迪。现在有些戏曲界的人士怨天怨地,把戏曲不景气归结为观众“愚昧”,无情。这种责怪是毫无道理的。中国戏曲素来以娱乐为主,“戏者戏也”,就含有游戏的意思。素来“长于情而疏于理”。但自从八个“样板戏”出台以后,中国戏曲开始成为一种宣传工具,过分强化了教育功能,而最近20年,有些人无视中国传统戏曲并不特别强调那种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性思索,只要有一定的生活和审美能力就能津津有味欣赏这一事实,使戏曲除了让人受“教育”,又添加了许多哲学的思考,成为“哲学的舞台”,许多戏让观众看不懂弄不明。可是观众花钱是买娱乐的。不懂观众,不理解观众心理,戏曲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窄。
再回到《相知吟》。如果说,这台戏所渲染的情打动了我,那么,这台戏的朴素台风更让我感动。当然,还有众多的观众。这台戏的舞台是朴素的,没有大包装,大制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舞台的虚拟性假定性和象征性。这台戏的音乐是恪守传统的,观众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平词、花腔,如怨如诉的阴司腔,如痴如醉的龙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的二行、三行和数板。这台戏的演员,尤其是女主角童玲红的表演朴实无华却充满激情,其他演员都有不俗表现,让观众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本质是欲与生活苦痛的结合”(王国维语)。
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上说,都是草根艺术,这是由中国戏曲的起源决定的。黄梅戏更是草根之草根,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孕育的精灵,是封建时代苦难人的心灵慰歌,是老百姓倾诉痛苦、冤屈,播种欢乐、希望的舞台。黄梅戏只有贴近老百姓,只有坚持草根路线,才能拥有观众,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忘记了这一点,把一个以俗为本的东西硬要时尚化、洋化,从音乐到唱腔,从舞台到表演,都要全面改造它,观众怎会买账?
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戏曲可贵的品质都不能丢。这就是我观看《相知吟》后得到的启发和教育。
相知吟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韩再芬:到了80岁仍要为黄梅戏11-30
- 观黄梅戏《相知吟》有感“坚10-14
- 黄梅戏《春江月》用真善美打12-03
- 黄梅戏喜剧《靠善升官》在肥12-07
- 经典黄梅戏将再度唱响京城12-02
-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09-28
- 韩再芬在合肥连演十场黄梅戏11-06
- “安庆黄梅戏艺术周”启幕11-13
- 民间票友的黄梅情缘08-10
- 发展黄梅戏曲 传承红色文化07-11
推荐关注
- 黄金周遇上黄梅戏艺术节 安庆11-04
- 不一样的黄梅戏 杨丽萍新作08-31
- 林青霞化身女驸马英气十足11-05
- 平安亮相《叮咯咙咚呛》 搭档09-06
- 黄梅戏《春江月》用真善美打12-03
- 黄梅戏 11-02
- 《偶像》致敬传统文化 戏台唱11-04
-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09-28
- 黄梅戏艺术周活动将在深圳举11-02
- “安庆黄梅戏艺术周”启幕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