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传统艺术的道理也不例外
戏曲的道理是民族艺术道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理论总结与美学阐释,既要基于普通人的审美经验、承接古代文人和艺人的智慧结晶,还需要和当代文艺理论体系完美对接
中华民族先人留下无比丰富、光彩夺目的传统艺术瑰宝,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戏曲就是中国特有且古老的传统艺术样式之一,它在普通民众的历史认知、道德建构与文化养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无论对当代中国普通观众还是对国际艺术界同行来说,戏曲艺术却处于“有道理,说不清”的阶段,这与戏曲理论建设薄弱不无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尚未在艺术家经验式、个人化、零散的艺术感悟基础上将它们“转译”为学理化、系统化的当代艺术话语,没有将戏曲特征与规律纳入当代文艺理论体系;也没有找到符合公众日常审美经验的阐释路径,通过“讲清楚道理”拉近戏曲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戏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载体,如何让世界“听懂”戏曲也是待解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戏曲在当代中国及世界上的认知度迅速提升,我们更应当在世界“看到”“听到”戏曲基础上,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懂”包括不同层次,简言之,就是指能够在理智与情感两个层面无障碍地欣赏艺术、体会作品表达的意趣、理解作品传递的内涵,并且有能力判断作品优劣。
让当代人“懂”传统艺术,需要适应新语境的新话语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重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因此,在戏曲生存了上千年的这块土地上,普通人开始感慨“不懂”戏曲,遑论文化背景各异的外国观众。
戏曲生存的新语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理论话语。只有用当代观众容易接受的话语,才有可能重建当代人与传统艺术之间的情感联系,推动传统艺术走向世界。
当代文艺理论体系需要和观众审美经验、前人智慧结晶完美对接
把戏曲的道理说清楚、让人听明白,这种理论叙述须是既有来处,又是当代的世界的。千余年来,前人留下宝贵的戏曲规律理论总结与阐释。元代以来戏曲论著的主体是曲律,因为文人最关注戏曲作为韵文的写作规范;明末清初开始有了关于戏曲编剧法和表演的探索,多呈现为感想和评点式的零金碎玉;民国年间张厚载总结戏曲表演为非写实的“假象会意”、齐如山说戏曲表演“有声皆歌,无动不舞”,都经典且精到;戏曲艺人来自长期舞台实践的经验总结也非常丰富,大量朗朗上口的格言戏谚是其最精彩的部分。
前人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这些积累,都在说戏曲的“道理”,就局部而言,不仅把戏曲道理“说清”了,而且说得精彩传神。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些理论成果虽然在当时或有很高价值,包含了经典剧目的社会文化解读、戏剧故事和人物及情感的细致分析、舞台表演手段解析和演员评价、戏曲音乐鉴赏等丰富内容,但是与当代知识谱系格格不入,更缺乏现代学术所要求的观点见解间相互关联的整体性,因此还称不上戏曲规律与特点的系统化阐释。何况古代戏曲论著需要转换为白话,艺人口耳相传的格言戏谚需要甄别校订且转换为今天的口语,对当代人而言,用前人的方法和语言讲戏曲的道理,不仅说不清,而且听不懂。
新闻热点
- 【粤剧小百科】(129)《背解04-11
- 文化惠民系列演出评剧专场07-29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名单04-26
- 梅派名剧《西施》演出大获成07-29
- 东北二人转杰出演员:勾丽华05-05
- 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05-16
- 【粤剧小百科】(126)文武生03-31
- 茅善玉:沪剧女儿 守“沪”一05-25
- 广东潮剧院一团2019年3月29日演03-31
- 华夏青年京剧团首演式即将开07-29
推荐关注
- 在京剧《新龙门客栈》里“一05-02
- 名家讲座:丹声细语述唱法—07-08
- “欢乐西青文艺大舞台”京剧07-17
- 锡剧《董存瑞》在南京紫金大05-18
- 全国汉剧名戏来汉大展演03-31
- 广东潮剧院林燕云获得戏剧梅04-27
- 新编历史京剧《文明太后》亮04-05
- 杭州举行大运河戏曲节 五位梅05-25
- 追忆邓稼先话剧《马兰花开》05-07
- 《角儿来了》钱惠丽:这个女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