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班盛行,大师还够用吗?
近日北京某艺术院校举办艺术节,预计在7天时间里举办194场高质量的大师班,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27场大师班……原本被当作稀罕物的大师班,在这里明显贬值了。更让人好奇的是,得有多少大师才能做得了这么多大师班啊?或者说我们的大师够用吗?
大师班的概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也就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大师班。不光是一个院校的艺术节,许多文化艺术展览、展演、节庆中大师班都已经是标配,似乎没有大师班的这类活动都不够档次。大量的大师班自然需要大量的大师,真正的大师不够用了该怎么办?有没有感觉到如今各行各业的大师数量明显增加了?
什么是大师?大师,必然是一个行业中顶尖、出类拔萃的少数人。大多数行业的结构都如同金字塔,由大量的基础从业者,数量适当的中坚阶层,以及少数顶尖从业者组成,大师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尖,是稀有的,极少量的,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大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按需生产的,要想成为行业顶尖的大师,需要天赋,更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还需要机遇等等。“大师班”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大师太少,能够得到大师面授机宜的机会太珍贵。
可如今得到“大师”头衔似乎正变得容易,大师们的含金量在降低,含水量却在升高,有很多大师甚至是为了大师班应运而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回头想想,“大师”和“大师班”为什么会受到推崇?我们崇拜的不是一个头衔,而是这头衔背后所代表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大师含水量太高,并不能带给台下的学生更多启发,这样的“大师班”还有举行的必要吗?
其实无论是“大师”还是“大师班”,数量的多少并不会和一项活动质量高低成为正比,真正有质量的活动也并不一定必须有大师班。甚至有时候,当一项活动中的大师班过多时,也许恰好证明了这个活动质量没有那么高,毕竟真正的大师并没有那么多。
如何拒绝被含水量丰富的大师班欺骗,也许首先应该改变我们对大师的迷信。大师并不是万能灵药,也没必要出现在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最需要的是好的幼教老师,而不是一个大学教师。我们应该更注重如何培养大师,而不是被大师“培养”。当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大师时,也就不会轻易被那么多的大师班忽悠了。(牛春梅)
(摘自 《北京日报》)
新闻热点
- 【粤剧小百科】(129)《背解04-11
- 文化惠民系列演出评剧专场07-29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名单04-26
- 梅派名剧《西施》演出大获成07-29
- 东北二人转杰出演员:勾丽华05-05
- 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05-16
- 【粤剧小百科】(126)文武生03-31
- 茅善玉:沪剧女儿 守“沪”一05-25
- 广东潮剧院一团2019年3月29日演03-31
- 华夏青年京剧团首演式即将开07-29
推荐关注
- 在京剧《新龙门客栈》里“一05-02
- 锡剧《董存瑞》在南京紫金大05-18
- 广东潮剧院林燕云获得戏剧梅04-27
- 杭州举行大运河戏曲节 五位梅05-25
- 追忆邓稼先话剧《马兰花开》05-07
- 新编历史京剧《文明太后》亮04-05
- “欢乐西青文艺大舞台”京剧07-17
- 《角儿来了》钱惠丽:这个女07-24
- 全国汉剧名戏来汉大展演03-31
- 名家讲座:丹声细语述唱法—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