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学戏不止于痴迷——专访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青年演员吴素真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来自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吴素真凭借《白蛇传》喜夺“梅花” 。三年前,在2016年首届中国豫剧北京展演月期间,吴素真和青年团的年轻演员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新版《白蛇传》 ,婉转的唱腔、简约的舞美、满台的青春气息,让北京观众眼前一亮,记住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这个朝气蓬勃的戏曲团体,也记住了吴素真的名字。近年来吴素真多次进京演出,尤其是推出了豫剧陈派代表剧目《梵王宫》 ,陈派细腻的表演,独创的扇子功、辫子功、穿衣等身段技巧令人印象深刻。在同事、戏迷中间,吴素真被称为“戏痴”“练不死的吴素真” ,但她感觉这就是同学朋友之间善意的调侃,学习戏曲,不能仅仅停留于痴迷。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吴素真。

记者:祝贺您获得梅花奖。“夺梅”过程很不容易,有什么感想?

吴素真: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是很多演员的最高追求之一。我很激动,也非常感恩。这个奖是对我过去在舞台上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梅花奖不是功成名就的代名词,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责任。

记者:“夺梅”背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吴素真: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为参赛倾全团之力准备。青年团排练多,演出多。虽说《白蛇传》这出戏也演了几年了,但毕竟是比赛,不能马虎,因此重新做了排练提高。我们团下午、晚上演出,就抽出上午的时间再加工。我师父牛淑贤, 70多岁了,家住在河北,只要请她排戏她都会过来。河南省剧协、河南豫剧院和青年团的领导都很重视。比赛前我们团里还联系了剧场进行彩排。所以这次到南宁参赛我感觉非常幸福。

参赛中难忘的事很多。赛前师父亲自随团到南宁给我指导。她要求特别细,记性还好。我一场戏唱完,哪一句强弱不对,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下来给我指正。表演上她要求更高,一个转身、一个眼神,精益求精。有师父在那里把关,我心里特别有底气。导演白雪峰跟随舞美团队提前来到南宁,为了赶时间排练,他们连夜装台、对灯光。

记者:青年团是河南豫剧院在全面接收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毕业生的基础上,于2013年6月组建的带有实验性质的团体。近年来青年团作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整体高学历的戏曲团体日益受到关注。这次跟您配戏饰演许仙的杨历明、饰演小青的杜永真都是青年团的优秀演员。您怎么评价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吴素真:青年团是个朝气蓬勃的团体,给了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人在舞台上演出的机会。每个团都有固定的演出、剧目和演员,年轻人新到一个团体,不会有很多演出机会。青年团因为刚刚成立,需要新剧目,排练中就有了很多锻炼。大家都年轻,有冲劲儿,不怕苦累,遇到困难一起上。

这次参赛,许仙、小青、法海的扮演者,都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和杨历明、杜永真在中国戏曲学院读书时就先把《断桥》排出来了。从那时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一直是我们三个,私下好朋友,舞台上好搭档,非常默契,谁也没把自己当配角。这次比赛后杨历明说他特别紧张,几天都没睡着觉。虽然是我比赛,但是他的戏份很重,生怕有闪失。小师妹杜永真演出当晚突然发烧,大家都劝她吃点药,但她担心吃药演出时犯困,硬撑着没有吃药。包括舞台上的水族,每一个人上台前都把头上的帽子系得紧紧的,旗拿得牢牢的,生怕走神出意外。乐队、舞美队更是通力配合。这种“一棵菜”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参赛时我的脚伤还没有完全恢复,里面打着钢板,还有八个钢钉。但戏曲演员就是“戏疯子” ,到舞台上所有的疼都不记得了。当天晚上演下来杨历明说,素真姐,真的,演完了我真想哭。我心里也酸酸的。

记者:这次获得梅花奖对青年团有什么特殊意义?

吴素真:梅花奖虽然是奖励个人的,却是青年团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个奖属于我们团所有人。青年团成立6年来,这是我们团自己第一次赢得梅花奖。对于新生团体,当然是奖项越多越好。我们还年轻,要打出品牌,让更多人认识青年团。我作为团里培养的第一朵“梅花” ,让团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有了第一朵就会有第二朵、第三朵……越多越好。团里也像对待我一样去对待每一个有抱负、努力的演员。我觉得再没有比让演员看到希望这件事情更开心的了。

记者:您有不少铁杆戏迷,在网络时代的娱乐大潮中,怎样吸引年轻人关注戏曲?

本文《学戏不止于痴迷——专访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青年演员吴素真》地址://www.feritterzi.com/news/201906/36953.html

上一篇:“对地方戏,我们要有百分之百的剧种自信” 下一篇:“中国京剧百部经典剧目外译工程丛书”第三辑面世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