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芳华 戏若人生
皮影戏
尺生绢做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
笑还从掌握来。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在电影1872年发明之前,皮影戏已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使用光影技术上来讲,可以说皮影戏是电影的老前辈。然而虽然皮影戏是我国很古老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文化发展已逐渐消亡,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2011年成为世界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宋代
皮影戏作为戏曲演出,始于北宋。到了南宋时期,京都开封城里有许多演出皮影戏的专业团体,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都有演出活动。当时的皮影戏班社组织有“绘革社”。
元代
到了元代,皮影戏成为军队中的主要娱乐形式,并随蒙古军队传入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地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皮影戏已遍布全国,就连清代的王府和官衙中,也办起了影戏班。
清代中叶
但是清代中叶,清王朝禁止官员私养戏班,有的地方官禁止民间演出皮影戏,有的地方还称皮影戏艺人为“悬灯匪”。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皮影戏已经衰落,艺人纷纷改行。
建国前
建国前,皮影戏已经奄奄一息,班社廖廖无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皮影戏的演出活动活跃。
建国后
建国后,皮影戏艺术得到重生,从业者对其舞台和表演进行了改革,整理了传统剧目,新编了现代剧目。
小小的皮影做工非常艰难,它源于一些动物的皮,从先处理兽皮开始,再由绘画大师绘出人物的身份特征,雕刻师用特殊刀具开始雕刻,如图看到的那样,大概一个皮影人物都要雕刻几千刀,雕刻完成以后就是上色,他们会用些特殊的染料去塑造人物身上的颜色而且还要处理不褪色,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注入了灵魂,不同于真人装扮,在雕刻的同时已经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活脱脱的刻画在了上面,每一个皮影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每一个人物的形态,衣服等等都是不一样的,皮影人物同样也深刻的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大师们的智慧与勤劳。
皮影戏和其它戏曲一样,皮影人的造型也明确地分为生、旦、净、未、丑几个行当,也有各种人物的脸谱。其头盔、发饰、服装、动作设计等,都有独特的程式,又加之采用夸张、装饰等手法,极富装饰意味。与其它戏曲不同的是,因皮影戏的舞台、表演方式的特殊性,皮影人物都是侧面形象,俗称“半个脸戏”。它在演出时必须使影人紧贴影幕(俗称“亮子”),通过灯光来展示其影像,观众在亮子前看到的都是在一个平面的影人形象,皮影人物只能原地翻转,而无远近层次变化,所以只有使影人侧面表演,才能适合特殊舞台的环境。
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生动形象,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在艺人的操纵下,皮影人物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新闻热点
- 【粤剧小百科】(129)《背解04-11
- 文化惠民系列演出评剧专场07-29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名单04-26
- 梅派名剧《西施》演出大获成07-29
- 东北二人转杰出演员:勾丽华05-05
- 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05-16
- 【粤剧小百科】(126)文武生03-31
- 茅善玉:沪剧女儿 守“沪”一05-25
- 广东潮剧院一团2019年3月29日演03-31
- 华夏青年京剧团首演式即将开07-29
推荐关注
- 全国汉剧名戏来汉大展演03-31
- 《角儿来了》钱惠丽:这个女07-24
- “欢乐西青文艺大舞台”京剧07-17
- 在京剧《新龙门客栈》里“一05-02
- 新编历史京剧《文明太后》亮04-05
- 杭州举行大运河戏曲节 五位梅05-25
- 广东潮剧院林燕云获得戏剧梅04-27
- 名家讲座:丹声细语述唱法—07-08
- 锡剧《董存瑞》在南京紫金大05-18
- 追忆邓稼先话剧《马兰花开》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