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一群小伙伴有着大梦想:想让更多人看皮影戏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雅)28岁的孔令博身高1.4米。在抖音上,他有33万粉丝、153万点赞,是皮影戏领域最受欢迎的博主之一。而6年前,他还是一名修车工,艰难维生。

6年前那个普通的下午,他在修车时听到广播里介绍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这个简单的介绍勾起他对年幼时看皮影戏的记忆,更勾起他童年快乐生活的记忆。当晚,他就到网吧搜索了这个剧院。他惊奇地发现,剧院里竟然全是跟他一样的“袖珍人”。

皮影世家成立剧院传承老艺术

孔令博是河北人,农民出身的他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有初中学历。他所在的中国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是北京一家著名的皮影戏剧院。2006年剧院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家小型的“皮影博物馆”,地点在前门大栅栏。团长王熙出生于皮影世家,小时候却从没碰过皮影,只是偶尔看见爷爷一个人摆弄过。后来,她家里没人学皮影了,“不挣钱”。但是,王熙却还记得爷爷给她演的皮影戏,一直念念不忘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几经周折,她和丈夫从河北请了皮影戏团,建起这个剧院。最开始,有游客进来买票看戏,老师傅们就给演上一段。王熙说,当时团里是八九个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人,有的操纵皮影,有的摆弄道具,有的在旁配乐,十分卖力。皮影艺人通常都在幕后,看不到观众,有时老艺人们热热闹闹地演完一场,出来一看,前边就坐着俩人。“老人们受不了这个,”王熙说,“原来他们在老家,要去各个村子演出,虽然辛苦一些,但是人多,热闹。”

很多老艺人受不了这份寂寞,没多久就回老家了。剧院创立的头一年里,皮影戏团总共换了3个。

“皮影艺人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这门艺术就要没了。”王熙想只有找一些年轻人来传承这门老手艺,皮影才有未来和希望。但是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徒弟。现在的年轻人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已经静不下心来从事这种传统的艺术。

皮影戏需要长时间地锻炼手法,学习唱腔,学习民乐和打击乐,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有些格格不入。”王熙说。

“袖珍人”加入剧院 成为皮影艺人

后来,王熙偶然结识了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第一袖珍女歌手”吴小莉,这个难题才算解决。“我们觉得由‘袖珍人’来传承皮影戏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身高的限制,他们可能在就业方面会比较受局限,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外表像小孩的样子,会更容易和小孩亲近交流。”吴小莉介绍了4位“袖珍人”到剧院参观了解情况,经过3个月的免费培训,他们都留了下来,成为剧院的第一批年轻传承人。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袖珍人”参加到了剧院中,成为皮影艺人。孔令博就是其中一员。

早期的训练比较枯燥,也很辛苦。剧院要求演员们8点起床,每天6点,就有人起床练习了。孔令博要学会操纵一个皮影,需要通过一根“脖杆”(操纵头部动作的木杆)和两根“手杆”(操纵手部动作的木杆)来展开动作。新人刚开始训练时,两根杆之间简单的分合就要练上至少一周,每天重复五六个小时。孔令博记得自己手上磨出了不少坑和茧。在3个月后,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上台表演。孔令博说: “的确很辛苦,但是看到手中的人物越来越鲜活,也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做视频直播 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看到

最近几个月,孔令博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他以龙在天皮影演员的身份开设了一个抖音账号,用传统皮影人物的形象和动作配合当下的流行段子,做成小视频发布。截至目前,他已经收获了33.7万名粉丝,249.7万个赞。

他的视频中点赞量最高的一则,是搞笑版的“唐僧取经路遇女儿国”。视频刚发布后,他的抖音账号一夜之间涨了5万多个粉丝,“连续涨了四五天”。孔令博是河北人,却跟长期相处的同伴学会了一口东北话。为什么要来直播,他说的很直白“想火”,“皮影戏只有看的人多了,才有未来。我做视频直播,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皮影戏。”

为了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皮影戏,剧院也对传统的皮影戏做了改变。传统皮影戏里,艺人并不上台表演。龙在天皮影剧院新加入了舞台剧的部分,皮影戏和真人表演交替进行,舞台两侧摆放着为“袖珍人”演员们量身定做的服装和道具。道具也更新了。孔令博把剧院里用来布置雨雪效果的灯全进行重制,以往人少,灯坏了也没人会修。他把灯光变换成红的、黄的、白的,分别用来表现火、雷、雪。为了让“火”更逼真,他还把红色的光调得闪烁起来。

本文《一群小伙伴有着大梦想:想让更多人看皮影戏》地址://www.feritterzi.com/news/201904/35365.html

上一篇:评剧赏析活动在鲁谷街道北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 下一篇:新编小剧场昆剧《易·子》精彩上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