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走,去南京博物院看戏

芳菲四月,江南春浓,南京博物院迎来第六届“梅花戏剧季”。苏剧、淮海戏、京剧、昆剧、越剧、淮剧、滑稽戏七大剧种缤纷呈现,从4月2日到5月19日,10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为观众带来高水准的戏曲盛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七大剧种的49场演出,还能现场聆听3场戏剧名家带来的专题讲座。“走,去南博看戏!”众多铁杆老戏迷早早买好了票翘首期盼,很多年轻人也相约前往。这个春天,南京博物院梅香清浅,戏韵悠长。

4月7日上午,古色古香的南博老茶馆里,“二度梅”获得者、江苏省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带来的苏剧艺术赏析吸引了数百名观众。舞台上的王芳明艳动人,生活中的她朴实自然,从苏剧最初的诞生到一代代苏剧人薪火相传付出的努力,从演员看似寻常的基本功训练到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王芳娓娓道来,观众屏息凝神,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晚的舞台上,王芳表演了《醉归》,这是苏剧最经典的剧目之一,也是王芳拿奖最多的一个戏。无论是“天下第一团”剧目展演的优秀表演奖,还是第一次获得梅花奖,这出戏对王芳、对苏剧,都有着重要意义。《醉归》讲述的是花魁女醉酒而归,卖油郎秦钟精心服侍了一夜,酒醒后的花魁女对忠厚老实的秦钟生出爱慕之情,难舍难分。舞台上,王芳饰演的花魁娇艳似花灼灼盛放,柔媚如水不可方物,尤其刚上场时的醉步,拿捏得当、精准到位,将一个微醺的醉美人刻画得淋漓尽致。

王芳的表演令观众如痴如醉,从苏州赶来的戏迷小文说:“每次看完《醉归》,都有种想恋爱的冲动。”资深戏迷颜女士说:“王芳是我心中的女神,她酒后娇滴滴一声‘茶’,真让人浑身酥软。”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看戏的徐女士说:“上午听讲座,晚上看戏,今天让女儿亲身体验到了咱们传统文化的美。”

“为了演好《醉归》,我当年真的喝了大半瓶葡萄酒!”王芳回忆起当初学戏时的趣事。当时她20岁出头,跟老师学了这出戏,唱腔身段都没问题,但老师就是不满意,说她演得“没有魂”。较真儿的王芳回家后对父亲说要喝酒,要体验醉酒的感觉。“我一点一点喝,没有感觉嘛,不知不觉喝了大半瓶葡萄酒,头有点晕,脚底下开始踉跄,站不稳,醉了!”王芳终于找到了感觉,哪想到自己从脖子开始,浑身出红疹,医生诊断为酒精过敏。“从此我再也不敢碰酒了。”王芳笑着直摆手。

“我把每一场演出当成自己的谢幕演出。”王芳说,“如果我演得不好,观众看了后再也不来了,那不就等于是谢幕演出吗?相反,如果我演得好,观众喜欢,还会来,这是做演员最开心、最幸福的事。”王芳经常对青年演员说,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地从头发丝到脚趾尖,全部投入到角色里。

苏剧被称为“滩簧之母”,经历了300年的发展,有过辉煌,也遭受过冷遇。对于去年刚刚成立的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来说,能在南博的舞台上展示苏剧的魅力,让年轻演员们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驻场一周的演出,他们真正体会到戏曲演员还是要以实践为主,只有通过演才能了解自身不足。每次演出时,苏剧“继”字辈70多岁高龄的朱文元先生都会认真观看,结束后对青年演员一一进行点评,让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次南博之行收获很大!”年轻演员们开心地说。

昆曲是“百戏之祖”,“梅花戏剧季”自然少不了昆曲的身影,本届受邀演出的是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孔爱萍。在戏迷圈子里,大家亲切地喊她“孔姐姐”。

在昆曲《牡丹亭》中,孔爱萍饰演16岁的少女杜丽娘,这是孔爱萍最喜欢的角色,多年来的舞台实践让她对塑造人物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她说:“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这些程式化的东西,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很呆板,千人一面,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昆曲程式化的形式巧妙地化到人物身上。”孔爱萍塑造的杜丽娘,在《惊梦》中怅惘情思、《寻梦》中魂牵梦萦、《写真》里相思煎熬、《离魂》中黯然消殒,令观众感慨不已。

4月12日、13日,江苏省昆剧院精心排演的上下本精华版《牡丹亭》即将到北京演出,连续多日的排练让孔爱萍的声音有点疲惫,但谈起钟爱的昆曲来她还是兴致盎然,“国家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这么重视,我作为梅花奖得主,更感到肩头的责任,不仅要到专业舞台上演出,更要到基层来带动观众,让大家像细细品尝春天的新茶一样,感受传统文化之韵味悠长。”孔爱萍说,到南博演出,有利于自身,有利于剧种,也有利于整个演出市场。

本文《走,去南京博物院看戏》地址://www.feritterzi.com/news/201904/35166.html

上一篇:百年秦腔名剧《三滴血》将首次拥有3D电影版 下一篇:第三届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举办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