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还原樊锦诗“至纯一生”,沪剧《敦煌女儿》打磨无止境

昨晚的城市剧院没有演出,却一直灯火通明到深夜。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里,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剧组每天在这里驻扎10小时以上,为10日在东方艺术中心全新亮相的提升版《敦煌女儿》进行最后的走台准备。而这却远远不是这部戏的终点,12日沪剧院还将针对这部戏再度召开专家研讨会,精益求精,让它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呈现时再上一个台阶。

为作品 至真

昨晚完整过了一遍戏之后,导演张曼君指出后半段节奏有些松散。上海沪剧院院长兼主演茅善玉马上意识到,剧中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的一段争吵比预期耗时长了些,她随即和饰演彭金章的钱思剑重新唱了一遍,又带着合唱队调整了一下节奏。尽管已经改了若干次,但主创团队依旧觉得这部戏还有提升空间。《敦煌女儿》参评十二艺节的场次定在5月30日、31日的美琪大戏院,尽管时间紧迫,但大家都想尽可能地将这份考卷做得更好。

昨晚并不公开售票,台下依然坐了一帮铁杆沪剧迷。不少人从几年前就开始追随《敦煌女儿》的演出,戏迷邱阿姨表示,《敦煌女儿》非常贴近生活,看完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想到上海本土的戏曲艺术在当代化呈现上可以如此前卫。张曼君也评价,多次打磨以来,演员和角色的贴合度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真切,几乎合二为一了。

为敦煌 至纯

樊锦诗在漫漫守护之路中爱上了敦煌,茅善玉也在扮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爱”上了樊锦诗。最初,茅善玉对樊锦诗了解不多,因为不少人用“严肃”“厉害”等词汇形容樊锦诗。但当茅善玉6次赶赴敦煌,并多次与樊锦诗在上海见面后,她逐渐走进了樊锦诗的内心。茅善玉对樊锦诗说:“我看到你的笑容,觉得你是个很单纯、纯真的人。”樊锦诗笑着说:“真的吗?我家老彭也说我是个傻傻的人。”外表柔弱,内心单纯却强大,这样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茅善玉,也坚定了她一定要把《敦煌女儿》做好的信念。

在很多人眼里,敦煌意味着沙漠与戈壁的荒凉,但在樊锦诗眼里,敦煌却是一片净土。在这个舞台上,最主要的诉求就是提纯。因此,《敦煌女儿》的舞美非常简洁,倒梯形的白色幕布与两块框形道具延伸出了无限想象。敦煌元素特别多,怎么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最终,《敦煌女儿》选择了飞天和佛陀的形象,以悬挂和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敦煌千年的文化积淀。此次亮相的版本,还新增了敦煌的数字化保护成果,一尊尊佛像从白描到3D立体的数字化进程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直观地传递出樊锦诗守护敦煌的努力。

为艺术 至美

这部戏跳进跳出的戏剧结构,让茅善玉需要在樊锦诗的各个人生阶段自由切换,刚刚还是80岁的樊锦诗,一转身就要变身25岁时的樊锦诗,这对她在舞台上换装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昨晚走台结束,茅善玉还在和工作人员讨论怎么可以把换装时间压缩得更短等细节问题。

待脱去戏里的大衣走进化妆间,茅善玉已是汗流浃背。她说:“能参与到《敦煌女儿》里我很过瘾,也很用心地想做好这部戏,这样一部作品对沪剧院和我的艺术生生涯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舞台上的茅善玉好似莫高窟里的樊锦诗,她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所爱默默奉献着。(记者 赵玥)

(摘自 《新民晚报》)

本文《还原樊锦诗“至纯一生”,沪剧《敦煌女儿》打磨无止境》地址://www.feritterzi.com/news/201904/35047.html

上一篇:文旅部启动编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河南16个剧种入选 下一篇:京津冀名家合演《红鬃烈马》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