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打通戏苗成才路

艺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大都会说自己会很多剧目,但当要求现场展示时却又退缩了。以前招聘新演员常常遇到的一个困惑,在刘侗2012年从剧院转岗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担任院长后,终于有了答案:“因为他们无法展示,他们学剧目是在课堂上学的,没有上台,没有彩排,没有实践,甚至都没有和他们的搭档配过戏。”

2013年6月1日,一个名为北戏少儿戏剧场的新舞台面世了。近6年的时间,北戏学生在剧场里演出了将近500场剧目。所有在北戏学习的学生,全部登过这个舞台,无一例外。

刘侗说,在少儿戏剧场的舞台上,北戏师生用实践检验成长,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成才,建起了一个追求文化艺术创新创作的艺术实践教学平台。

艺术实践贯穿于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全过程

如今在国内艺术教育界颇有声名的北戏少儿戏剧场,前身就是北戏排演场。这个有着3层结构的大剧场可以容纳600名观众,属于中型剧场,演出一年有两季,3月到7月的春夏季和9月到来年1月的秋冬季。

学院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说,在北戏,不仅学生全员都要登上这个舞台,北戏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北京曲剧、皮影戏、龙江剧、评书、鼓曲、中国舞、中国民乐等所有专业的教学,无一例外地在少儿戏剧场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和提升。

所有学生上舞台,所有专业上舞台,提供专业支撑的是北戏制定的“一平台,两对接,三面向”的艺术实践路径和方法,即以少儿戏剧场为平台,对接课堂教学和社会文化服务演出,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社会文化建设、国家重大战略。虽然少儿戏剧场每年的绝大部分演出都是公益的,但是学院也会协调一些服务社会的演出让学生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标准。

廖维说,依托少儿戏剧场,学院要求所有专业将艺术实践贯穿于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教学、演出、创作、服务、传承——五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集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创作创新、服务文化建设、传承传统文化于一体。

构建立体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在少儿戏剧场的舞台上,一个被北戏内部称为“一标二联三级跳”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渐渐成形:确立艺术实践教学行业检验标准、艺术实践教学全专业联动和艺术实践教学三级跳。

北戏引入艺术领域50多名艺术名家指导教学、督导教学、检验教学。在演学结合的过程中,确保专业教学与行业规范精准对接。在提前调研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北戏8个专业方向与戏曲、芭蕾等艺术院团联合办学,结合剧院团的艺术生产、创作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及课程标准,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专业化、规范化。

北戏要求艺术实践教学全专业联动,即以剧目创作演出调动北戏全部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在演出过程中横向合作,在艺术教学创作中跨门类融合。舞美、灯光、音响、服装、化妆的学生支持全部专业系演出,戏曲、音乐、舞蹈各专业在演出中相互配合。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滋养了新的艺术创造力,北戏原创舞剧《夕照》创作灵感就来源于戏曲《白蛇传》的舞蹈、音乐、服装等元素。

全专业联动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升了学生对不同艺术融合、驾驭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廖维说:“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少儿戏剧场实践演出为平台,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出北戏,走向社会文化艺术建设的大舞台,实现‘三级跳’成为一种顺理成章。”

小剧场走向大世界

2018年,根据北戏原创话剧《汉子》改编的微电影在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开展的法治题材微电影大赛中荣获金奖。与这部作品同时荣获金奖的还有一部作品《不能没有你》,同样也是北戏出品。

刘侗说,少儿戏剧场的舞台虽小,但我们鼓励北戏所有师生在这个舞台上做更大的梦。近6年来,北戏各专业在少儿戏剧场演出的500余场剧目中,包括了学院师生创编的50余部原创剧目。

这些脱胎于传统剧目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把创作的视角投向了当代。其中,北戏与首都文明办联合打造原创剧目《中华美德故事汇》,包含京剧《草原小姐妹》、音乐剧《国之歌》、评剧《刘胡兰》、舞剧《八女投江》等22部短剧,在京津冀基层巡演143场,观众逾10万人次。

6年来,在全国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北戏共获得238个奖项,400余名学生获奖。一批毕业生在中国评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广州歌舞团等顺利就业。近几年,北戏高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本文《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打通戏苗成才路》地址://www.feritterzi.com/news/201903/34643.html

上一篇:广东潮剧院一团2019年3月29日演出《潮剧折子戏专场》 下一篇: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深入涉农区演出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